华夏基金HD for iPad

今年经济增长速度将超过8%

时间: 2000-11-30 字体大小: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邱晓华
  一、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
  我个人对当前经济形势持谨慎乐观态度,认为宏观经济已出现转机,但真正好转尚需假以时日。今年是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表现最好的一年,国民经济发展呈现以下特征:
  (1) 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有所增强。今年前三个季度经济增长速度依次为8.1%、8.3%、8.2%,前三个季度平均增长速度为8.2%。全年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去年,也高于年初制订的目标。从产业角度来看,工业与服务业均保持了稳定增长,使国民经济重上8%以上的增长轨道。
  (2)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明显改善。今年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均表现良好,改变了以往"宏观好、微观差"的反差局面。从宏观层面来看,国际收支保持平衡,通货紧缩有所缓解,财政收入增长率达到20%。从微观层面来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有较大改善,表现为扭亏增盈步伐加快,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前三季度盈利增长1.7倍,亏损下降一成左右。企业库存增速放缓,国有企业库存在下降。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及投资状况均有所改善,今年前三个季度农村居民收入增长2.5%,城镇居民收入增长7.6%;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9%;前三个季度民间投资增长8%。
  今年国民经济实现了稳定性的增长,企业效益是近十年来表现最好的一年,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因素:
  (1)国家连续三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国债3600亿元,相应配套资金超过一万亿元,集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社会需求的回升。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今年的经济增长中发挥了效应。
  (2)全球经济形势的好转,据IMF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为4.7%;国际贸易量大幅增加,今年增幅达10%,我国外贸出口今年将实现30%的增长率。
  (3)企业改革的深化,这几年国企改革尤其是中小企业改革步伐更大,县城以下国有工业已100%完成改制,关闭"五小"企业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因此促进了微观层次的资源重组。此外,国有企业实施债转股和冲抵呆坏帐,资产负债率下降到50%左右,减轻了国有企业负担,每年少支付利息上百亿元。
  今年国民经济虽有良好的表现,但是好的基础仍不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并未得到解决,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增长呈趋缓态势;当前经济形势好转更多是政策作用的结果,但一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不能依赖于政府政策,还得靠企业微观层面的改善;全球经济仍存在不稳定因素,未来几年全球经济增速可能放缓,这将会影响外部需求。
  二、 对未来经济形势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十五"宏观经济规划有新思路,应关注以下几方面问题:
  (1)未来5-10年宏观经济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
  生产力水平跨上新台阶,短缺经济宣告结束。未来经济增长不仅要考虑数量,更重要的是考虑质量。
  (2)体制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市场将在经济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未来更多的要从市场角度看问题。
  (3)对外经济将得到迅速发展。
  中国很快将加入WTO。在加入WTO之后,中国将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未来要用全球眼光看问题,从开放的角度考虑问题。中国只有在开放的环境中,才能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
  (4)中国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受到资源的约束。
  中国从1993年开始就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中国每年石油生产能力1.6亿吨,消费能力2亿吨。今年前10个月进口石油5200万吨。目前国内人均石油消费水平较低,未来有待提高,石油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但石油供给是有限的。因此国内的石油供求矛盾更加突出,更加依赖于进口。也许未来新能源的出现,可以缓和矛盾。
  概而言之,发展是中国未来的主旋律,同时要解决结构性矛盾、就业矛盾、分配矛盾等。因此,发展不能停留在原有模式上,要有新思路。在发展的同时要解决结构性矛盾,结构调整是发展的主线。结构调整要有层次性,必须优先解决微观层面问题。在结构调整中求发展,落脚点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存在不少有利因素,如多年积累起来的物质财富及改革经验,国内巨大的潜在市场等。但阶段性矛盾仍较为突出,如: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就业问题、结构调整问题、体制问题等。


    转载自《证券时报》
网上交易申请直通车_三步开通
电子对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