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基金HD for iPad

基金行业的老兵:记华夏基金范勇宏

时间:2011-03-31字体大小:

  本周,首推"到点分红"概念的华夏回报基金正式发行。加上此前管理的2只开放式和5只封闭式基金,华夏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已近200亿元,其累计分红超过30亿元。

  华夏基金是我国首批成立的全国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中国证券业协会基金公会首任理事长单位,并首批获得全国社保投资管理人资格;2001、2002年整体投资业绩位居业内第一,去年,基金兴华列所有基金净值年增长率第一,华夏成长列所有开放式基金第一,兴华、兴和是中信基金评级中仅有的两只总评级为五星的基金。

  然而,华夏基金的领航者却是一个很低调的人。范勇宏,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全国人大财经委投资基金法顾问,而互联网上鲜有他在证券及基金业务之外的材料。

  但他此前在华夏证券东四营业部的业绩却是众所周知:在任不到5年,为国家带来1.2亿的税收,为华夏证券带来4亿多的利润,为股东带来568%的年均资本回报率。

  "我不是财经人物"。这是采访时他对我们说的第一句话。

  放弃

  "基金行业的老兵",范勇宏愿意这样称呼自己。跟他聊,自然从基金开始。"基金是不是西方的专利,现在还有争论"。范勇宏开门话题很特殊。

  "西方发展基金业有三大基础:诚信度高、契约严格、法制健全,总之,人情与钱财界线分明。而东方文化中人情观太重,重亲缘友缘,而非专业素质,不能保证严格按合同办事。因此,中国人经常感到害怕,尤其是将自己的钱交给别人时。"的确,当初许多人认为中国不具备发展基金的市场条件,不保底的基金老百姓敢买吗?哪怕到现在,基金已拥有1600亿资产规模,有关机构依然在研究我国基金生存土壤的课题。

  就像当年安徽小岗农村改革,国内基金业终于摸着石头过河。1998年的范勇宏面临选择。在当时的华夏东四营业部,范勇宏用"自如"和"超脱"形容自己,但犹豫一阵后,还是去干基金。"当时我并不懂基金,很多从书上学,这个行业也是前景未卜。但有券商委托理财的基础,老百姓理财要求不断提高。我隐约感觉应该去做。"为了这一决定,他放弃了很多,包括数额巨大的营业部奖金。"辉煌时要学会放弃,就像股票在峰值时该卖,尽管舍不得。这点非常重要。"

  1998年4月,华夏等第一批基金公司成立。那时各界对基金不甚了解,华夏基金公司多次被某些领导称作"华夏基金会",令范勇宏哭笑不得。

  事实证明,相对于证券、信托、期货业的不断整顿,基金业则度过了平稳而快速成长的五年。范勇宏把基金业成功的首枚军功章,挂在"制度"的脖子上:"基金业的制度基本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包括研究、投资、风险控制、督察员、透明度等一系列制度,就像博物馆拆迁平移漂洋过海一般,为我们所用。"

  正是基金业相对独立的法制环境和游戏规则,确保了在其发展过程中没有出过大问题。即便出现"基金黑幕"事件,各界最终仍以宽容和建设性的眼光加以纠正和扶植。"独木不成林,群星灿烂才是美景。"

  华夏的业绩被普遍认可,范勇宏对华夏的意义也被许多人掂量。"我承认自己对公司有影响,但不很大"。范勇宏强调,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行业,但这个"人"由两部分组成:领导和团队。客户看重的也是这一点。一个众口皆碑的基金公司,其领导和团队的魅力是牢牢粘住客户的磁石。"如果一个确有能力的人感觉怀才不遇,那一定是领导者在管理和用人上出了问题。"范勇宏为多年来华夏核心团队的稳定感到自豪。而一位员工的感受更具代表性:"华夏给予我们的不是鱼,而是渔。"

  基金管理公司出了问题,最终受损的是持有人的利益。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是范勇宏最常挂在嘴边的话。"百年老店不敢妄谈,但我们力争稳步跑完全程。"

  自我

  有人用"规范"和"稳健"概括范勇宏乃至华夏基金的性格,但当范勇宏讲述自己的职业生涯时,我们倒更觉得他是一个爱"赶时髦"的人。

  当年考大学报金融专业,范勇宏并不知道金融是干什么的,只是当时热门,又听说金融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学习金融很有自豪感。毕业时全班就他一人分到建行总行,遂了他的心愿,"那时银行很红,是金饭碗"。其间,曾到日本山一证券学习。1993年华夏证券首家营业部在北京东四开业,在银行系统招人,范勇宏动了心思,但又有些犹豫:冥冥之中感觉证券业会有大发展,但从总行干部到营业部基层交易员,"向下的跨度"太大。而最后,他终于选择跳槽,并从东四营业部NET系统法人股交易员做到总经理,并写下了华夏东四在圈内的业绩传奇。1998年新基金兴起,范勇宏再度成为弄潮儿。

  银行、证券、基金,范勇宏用了三个五年,最终"找到了自我"。今天,他用"适合"这两个字来形容自己与基金业的关系。因为,这是一个"老实人的行业":"透明度高,做不得假,还要很强的专业性。基金如同主持人,由万千观众评说其嗓音、风格。如果脸上有伤疤,还不能遮挡,谁都看得见。"基金业的透明、规范、制度化,令范勇宏"不愿再去干别的行业了"。

  令范勇宏欣慰的是,在华夏证券及华夏基金从业的十年中,他以"不惑"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惑,体现在诚信。说到华夏基金的企业宗旨"为信任奉献回报",范勇宏加以解释:"基金不保底,唯靠信任。信任来自投资者、股东、员工。其实大家都明白,立国、立企、立家、立人,都是一个信字。"

  范勇宏感到最快乐的事,是有投资者1998年4月买了基金兴华至今未抛,现金分红率已达100%,逢人便说:这个基金好!这,是一种千金难买的信任;

  最难受的事,是投资者买基金后亏了钱,"这令我无言以对,不敢去见。"这时,他有一种失信于人的自责;

  最痛恨的事,是上市公司经营发展无持续性,ST、PT漫天飞。这,是一种负信,对投资者乃至中国经济整体发展的负信。

  必然

  "行业决定如此,并非性格。一旦选择行业,就要遵守规则。要别人认同,首先得自律。"范勇宏这样解释自己对"制度"和"信任"的情结。这种情结,可以自然地追溯到华夏东四。

  范勇宏于1993年8月到这个当时北京首家因透支事件而严重亏损的营业部就任总经理后,于当年年底建章立制,人事管理、工资奖励、财务管理、柜台员工管理、交易管理、后勤保障、风险控制、业务流程、员工从业守则等规章成为白纸黑字,从总经理到保安清洁员一视同仁。

  华夏东四不鼓励客户短进短出,而建议长期投资。营业部订立"五不"政策:不透支、不拆借、不融资、不融券、不融资申购新股。一些大户受其他营业部透支和返还佣金的诱惑,一度离开东四,而后却又回来,因为这里"最安全"。

  范勇宏知道,客户赚钱,营业部才有饭吃,保护客户就是保护自己。1996年,696国债发行后适逢降息,预期上市后必涨。营业部当时持有696国债9000万,但仍将此期全部国债让给机构投资者。按上市首日计,营业部本可获利1800万,但与损失的这部分利润相比,"赢回的是信誉和威望,多少金钱都要不回来。"

  "不能做的,坚决不做;能做的,坚决去试。"1993年,营业部利用首家开通STAQ和NET法人股市场之机,在A股低迷之际狠抓法人股交易,抓住了法人股唯一的市场机会;1994年5月趁北京首次存单摇号发股,举办股票夜市,获得存单大丰收,利差滚滚而来;1995年"3.27"事件后迅速决定放弃商品期货交易业务,大力发展国债回购,3年后占营业部总交易量近九成;1996年创造性地开发国债二级帐户,销售296国债3亿多,成为同业状元;1996年成立投资银行部,陆续独立或协助总公司完成同仁堂、中化、歌华有线承销工作。

  华夏东四的业绩,于是成了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范勇宏爱用"运气好"来解释自己的工作成绩。他爱看书,很杂,尤喜历史,因为"基金业开放快,更新快,需要沉淀。"他自我评价说适合做"透明的事",喜欢更市场化的工作,靠自身实力说话,输而无怨言。

  我们也在琢磨他的"运气"从何而来。琢磨半天,却总是回到这几个再朴素不过的词:讲规矩,守信用,长期发展,稳步前进。

  其实,市场中人,又有谁不知道那几句做人做事的朴素道理呢?

网上交易申请直通车_三步开通
预约理财顾问
姓名:
联系电话:
网点城市:
网点名称:
预约内容:
马上预约
预约后理财顾问会尽快同您联系
最新文章
电子对账单